通版阅读请点击:
展开通版
收缩通版
当前版:04版
发布日期:
2018年宝鸡市一模试题作文材料简析

  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(60分)高尔基说: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。”
  莎士比亚说:“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,生活里没有书籍,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;智慧里没有书籍,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。”
  调查显示,大学生心目中的现当代文学大师前十位分别是:鲁迅、巴金、老舍、沈从文、钱钟书、冰心、金庸、张爱玲、郭沫若、林语堂。
  有十本书被列为“死活读不下去前十名排行榜”,有《红楼梦》《百年孤独》《三国演义》《追忆似水年华》《瓦尔登湖》《水浒传》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》《西游记》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《尤利西斯》等书籍。
  读了上面的材料,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?不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,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,写一篇文章。要求自选角度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: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,不少于800字。
  【材料简析】本次考试作文题仍然是新材料作文,前面两则材料是世界文豪高尔基和莎士比亚的名言: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”是一个形象的比喻,强调了“书籍”对人类“进步”的重要作用。“阶梯”这一喻体生动形象,富有画面感和立体感,它告诉我们,只有沿着“书籍”搭建的“阶梯”不停攀登,人类才会不断进步。莎翁的名言“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”同样使用比喻,把“书籍”比作“营养品”,虽说不够形象,但接着又用假设复句,从反面强调了“书籍”的重要作用:“生活里没有书籍,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;智慧里没有书籍,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。”大地没有阳光,就是一片黑暗;鸟儿没有翅膀,就不会展翅飞翔。生活如果是一片黑暗,就看不到光明和希望;智慧的鸟儿如果没有想象做翅膀,那就失去了翱翔天空的力量。总之,“阶梯”也好,“营养品”也罢,都是说人类要想前进,要想生活,要想富有智慧,就都离不开“书籍”的营养,两则名言都是从正面强调“书籍”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。
  后边两则材料都是调查所得的结论。第一则是“大学生心目中的”“前十位”“现当代文学大师”,粗看好像觉得现在的“大学生”“读书”还真多,能知道这么多“现当代文学大师”,可仔细一想,这些“现当代文学大师”都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,他们的作品,都是中学课本里面的必读课文,我们的“大学生”们,只是从课本里认识了这些大师,至于是否真正研读过他们的作品,那倒还是一个未知数。另外,“现当代文学大师”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,这些大师,不仅有现代的,还有当代的;不仅包括中国的,还有外国的。更何况自从西方现代派文学问世以来,世界文学就进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,一时间流派纷呈,大师云集,名家辈出,许多享誉世界的顶级作家,更是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肯定,他们的名字如雷贯耳,他们的影响遍及全球。而我们的“大学生”们,却仅仅从课本上了解了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家,根本就不了解课本之外那个异彩纷呈的大千世界。这就是调查所得的结论,也就是我们面临的严峻现实。
  第二则材料调查的是“死活读不下去”的 世界名著,从“死活读不下去”这种轻蔑的称呼 中,就可见名著被冷落到何种程度。仔细一看, 中国的四大名著竟然都赫然在列、榜上有名, 并且个个中枪、无一幸免,这就奇怪了,早有公 论的“四大名著”,今天竟然“死活读不下去”, 而其他像《百年孤独》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这 类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竟然也在劫难逃,这就 不能不让人感到困惑,我们今天的人究竟是怎 么了?上面这两则材料,用调查数据显示了我 们阅读“书籍”的现状,与前面的两则名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读了上面的材料,你难道能没 有感触和思考? 既然有感触和思考,那么有哪些感触?又 有怎样的思考?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现实,你思考了哪些问题,比如有着泱泱五千年文明的伟大民族,为何竟然对“书籍”这般冷漠?比如用来陶冶情操、净化灵魂的文学名著竟遭人鄙弃,那我们的灵魂将去何处栖息?比如这个浮躁逐利的社会缺乏文学的滋养浸润那它将向何处而去?比如现代人究竟热衷于什么,他们为什么不去读书,到底有哪些客观原因?比如“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”有哪些主观的因素使我们不能平静下来安心读书?这些问题大家都可以思考,但最好是围绕其中的一两个问题去想深想透,想清楚了,有条理的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就行了。
  这个题目涉及到文化传承的问题,古典的书籍读不下去,现当代的作品又只是走马观花,这样浮光掠影地阅读“书籍”,那我们的文化将怎样传承?从学生个人成长的角度看,缺少名著的熏陶,不养“浩然之气”,这样的教育只能把他们培养成“精致的利己主义者”。这些立意都能紧扣“立德树人”的总体目标。大家只要审清了题目,就这个材料来说,还应该是有许多话要说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