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版阅读请点击:
展开通版
收缩通版
当前版:03版
发布日期:
曲终奏雅 余音绕梁
——考场作文写好结尾
  文章要有好的结尾,“尾声响全篇”,“回眸一笑百媚生”,曲终奏雅,余韵绵长。精彩优美的结尾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,无论何种作文的结尾都要简洁扣题,精彩有力,富有文采和诗意。结尾写好,可以以俊遮丑,弥补不足,有时甚至会让人忽略前边的不足,情不自禁地赋上高分。
  结尾必须自成一段,要回扣题目、照应开头、简洁明快、洗练干净。记叙文的结尾要讲味道,宜短不宜长,是虚化开来,点睛、升华的地方,不要尽在人事上纠缠,不要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,要留下空白、虚处,要留有味儿,让读者去思考、去回味,形成启人心智、发人深省、余音绕梁的表达效果。议论文的结尾要回扣题旨,戛然而止,体现高度和力度,格调要高,要给人以昂扬向上的感觉,要写得令人振奋,给人以感召、鼓舞。
  一、名家作品的经典结尾形式
  1.含蓄深刻,充满哲理,发人深思
  示例:我想:希望是本无所谓有、无所谓无的,这正如地上的路,其实地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。———《故乡》结尾充满哲理,表达了作者对“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”“新的生活”怀着热切的希望,对未来充满信心。
  2.总结全篇,点明题旨,呼应开头
  示例:让那些看不起民众、贱视民众、顽固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,去鄙视这极常见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,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!———《白杨礼赞》结尾,照应开头,在对比中表明了自己的鲜明态度。
  3.展示未来,提出希望,鼓舞斗志
  示例: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不久就要诞生了,让我们迎接这个伟大的日子吧!———《论联合政府》结尾。
  4.交代结局,深化主题,引人深思
  示例: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。———《孔乙己》结尾“大约”“的确”两个互相矛盾的词语,揭示了孔乙己的悲惨命运,“大约”表明人们根本就不关心孔乙己的死活,“的确”又表明等待孔乙己的只有死路一条。
  5.形象化结尾
  示例:我要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,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“有到来之可能”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,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。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,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,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。——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》结尾。
  二、满分作文的结尾技巧1.照应标题,体现准度
  标题一般是在阅读材料、正确审题、准确立意后拟写的,能传达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旨,结尾如果能和标题照应,就会进一步强调主旨,使文章内容集中,切合题意。
  示例一:2010年陕西省满分作文《丹墨莲梅》结尾:环境如丹如墨会改变人,但是人也可以如莲如梅不被环境改变,在坚守中绽放自己,成就自己。人,勿以丹、墨为借口,要以莲、梅为榜样。
  本文以丹墨喻环境,以莲梅喻自己心目中的完美人才,既论述了环境对人才成长的重要影响,又翻出一层新意:要以莲、梅为榜样,在坚守中绽放自己,成就自己。文题首尾,互相呼应,论述集中,结构严谨,体现了思维的周密性,使文章的中心更加鲜明突出。
  示例二:2010年陕西省满分作文《循“规”蹈“矩”育人才》结尾:翻滚的波浪中船儿学会了杨帆远航;载着求索的心儿,花儿学会了迎春绽放;承着阳光的爱抚,万物学会了茁壮成长。环境、求索之心、外界的鼓励,使人才成长。相信循着这三条“规”,踏着这三条“矩”,定能使更多的明珠在未来散发出耀眼的光芒。
  本文思路清晰,结构严谨,始终紧扣材料中的三个规律来说明环境对人才成长的重要作用,首尾呼应,文末点题,紧扣材料,本身就是中规中矩的议论文。2.照应开头,首尾圆合
  如果说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,那么,照应开头的好结尾就应该是另一半了。这种照应可以表现为内容上的小结、情感上的回应、事理上的升华,还可表现为手法上的匹配、结构上的圆合。虽为三言两语,却能“立片言以居要”起到“言有尽而意无穷”的效果。
  示例一:2010年课标卷满分作文结尾: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在《马说》中写道:“故虽有名马,祗辱于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间,不以千里称也。”我们读罢不禁产生了疑问是什么导致了人才埋没的悲剧?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,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才能做到物尽其用,人尽其才。
  结尾:因此,宽松的环境、充满兴趣、被鼓励与期待是人才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几大要素。把握了这些规律,才可以避免韩愈在《马说》中所说“其真不知马也”的悲剧!
  本文引用《马说》开头,提出人才埋没的悲剧,思考人才成长的规律,结尾紧扣材料总结人才成长的规律,回应开头,指出只有遵循规律,才可避免《马说》中的悲剧的结论。首尾呼应,严谨周密,思路清晰,结构圆合。
  3照应材料,体现向度
  文章如果用材料开头,结尾自然可以照应开头引用的材料,顺势再点明题旨;如果开头没引材料,结尾再点出材料,同样可体现材料的向度,给人扣题写作的印象使写作目的更为明确。
  示例一:2010年山东卷满分作文《阴影之美》
  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作文:
  人生的一切变化,一切魅力,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。——列夫·托尔斯泰
  满分卷开头:罗素曾说:“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。”的确,人生的一切魅力都是由光明和阴影共同构成的。然而,我们毕生寻觅的只是光明之下的快乐、幸福,却不知阴影之下的苦难与泪水也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。
  结尾:人生的一切变化,一切魅力,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。只有真正领悟阴影之中苦难的力量,才会在光明之下接受属于自己的荣光。
  本文开头先引用名言和材料点明人生幸福的“参差多态”,接着用“然而”一转,引出“我们”“却不知”“阴影之美”的现实。结尾回扣材料,照应开头,强调阴影之下的苦难与泪水也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,领会“它”,“才会在光明之下接受属于自己的荣光”。让人既领悟了“阴影之美”,又明白了“光明”与“阴影”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。
  4.形象描绘,以景作结
  自然景物的描写总是与情感、精神、生命相一致,用形象生动、富有诗情画意的画面作结,让人身临其境地感悟体味,可以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。
  示例一:2010年江苏卷满分作文《绿色生活》结尾:清夜,月光格外皎洁。我静静聆听祖父吹奏着竹笛,我不禁想起那片竹叶,那片竹林,也许,它们早已将我的心染上了绿色,我相信,只要不放弃那生机勃勃的绿,时光就永远青葱。我安然入睡,梦中,一片叶子落在心灵柔软的土壤上,蔓延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森林。
  这段文字中,景色优美,感情真挚,用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生活的礼赞,描写生动,意境深远,令人神往。
  5.引用名言,含蓄隽永
  引用名言警句、诗词歌赋收尾,借用名句含义深刻、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醒鞭策、发人深省的作用来深化主题、揭示人生的真谛,可以增加作文的思想深度,提高作文的档次。
  示例一:2010年山东卷满分作文《美丽,从光与影中绽放》结尾:美丽,从光与影中绽放。席慕容说:“生命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,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。”因此,人生免不了在风平浪静中伴着波涛汹涌。但我们只要能怀瑜握瑾,从阴影的挫折里走出,就一定会站成一道亮丽的风景。
  引用名言,将生命喻为河流,让“风平浪静”与“波涛汹涌”和人生的“光与影”互相呼应,使文章有了哲理意蕴。
  示例二:2003年满分作文《情与理》结尾:柏拉图背叛先师,说:“吾爱吾师,吾更爱真理。”布鲁图在刺入凯撒最后一剑时说:“不是我爱凯撒少,而是我爱罗马多。”当感情的亲疏与事物真理发生冲突时,他们的语言与行动让人多么敬佩。
  本文结尾引用名人名言表明观点,在“情感”与“真理”之间作出选择,含义深刻,耐人寻味,结句用“敬佩”表达出自己的态度,含蓄隽永,令人深思。
  6.照应题记,体现深刻
  题记是写于正文之前的一段文字,一般言简意赅,深刻透辟,用来揭示文章的主旨。好的题记简洁醒目,富有哲理,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,结尾如能巧妙照应题记,则会显出别具一格的魅力。如2011年广东卷满分作文《回到原点》题记: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,一是我们头顶的灿烂星空,二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准则。———康德
  结尾:在喧嚣的大千世界里浮躁久了,我们何不回到人性的原点?用心感受内在的道德准则,用行动加以践行。回到原点,重新焕发人性之美。
  本文结尾自然地与题记照应,将康德所说的“道德准则是亘古不变的”与现实生活中“需要回到原点”扣合起来,点明了题旨,严谨深刻,逻辑性强,展示了思维的缜密性。
  7.辩证思考,充满哲理
 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客观、全面地看待问题,使主体部分的具体论证符合哲学的基本原理,使结尾的论述闪烁着哲理的光芒,不仅能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,还能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。如2010年山东卷满分作文《阴晴人生》结尾:马丁·路德·金在阴影中仍能看到光明,呼唤梦想;而纳兰性德则以敏锐和清醒在光明中发现了阴影的存在,吟诵一阕盛世哀音。光明和阴影本是人生的两面,唯有重视它们并把握好它们的平衡,我们才能发现生命之美。
  本文结尾用马丁·路德·金和纳兰性德的例子,准确鲜明地表达了对人生的哲思:光明和阴影本是人生的两面,重视并把握它们的平衡,才能发现人生之美。使文章体现出睿智、深刻的哲理光芒,表现出作者对生活全面、准确的感悟思考。
  8.照应修辞,展示文采
  如果文章开头用了比喻、拟人、排比等修辞手法,结尾处用长短结合、骈散相间、富有文采的句子与之照应,既能点明文章题旨,又能展示文采,体现结尾的艺术魅力。如2009年甘肃满分作文《深阅读之美》开头:一盏茶,一缕香,一捧古卷细思量,如豆的灯光下,书香侵染,茶香缭绕,心香氤氲……生活的节奏快了,凌乱的不应该是我们内心的步伐,在这个浅阅读流行的时代,我们应当守住内心的深度,心灵的深度。
  结尾:喜欢深阅读的人,会喜欢在春天踏青,感受风乎舞雩跌惬意;会喜欢在夏夜谈心,感受蛙声一片的欣喜;会喜欢在秋天登高,感受落木萧萧的壮美;会喜欢在雪夜神游,感受万树梨花开的大气。深阅读让我们在忙碌中拥有一份清闲,在快节奏中暂停脚步,让心灵拥有纯净如水般的温暖和感动,深阅读的幽远和闲适,似水般流淌着对生命的感悟,似云般浮掠着尘世的感动。深阅读的清明淡雅,让我们在生活中受到心灵的净化和感悟。
  本文开头把读书诗意化,形象的提出自己的观点。结尾连用排比,生动地写出深阅读的好处,回扣观点,首尾圆合,给人的心灵带来了冲击。
  总之,文章的结尾应灵活多样、各具特色。记叙类文章结尾要留下空白、虚处,不要把味道咂尽,要留有余地,余音绕梁,让读者去想,去思考,形成一种含蓄美;议论文的结尾要戛然而止,体现力度和高度,要高瞻远瞩,高屋建瓴,水到渠成,干脆利落。不管写什么文章,结尾格调都要高,要给人以昂扬向上的感觉,要写得令人振奋,给人以感召和鼓舞。